欢迎您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学风建设专题网站!
信息检索   
   

优秀团队和科学家

首页 >> 优秀团队和科学家 >> 优秀团队 >>  发展心理学研究团队 2014-05-09   文章来源:  作者:
       研究团队以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经过多年建设,已具备了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扎实、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研究与教学团队,包括15名专职研究人员,其中资深教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整个团队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在学科发展方面也保持着前沿水平,成为国内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团队所依托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于2003年在教育部对首批文科基地的各项评估中全部获优,2009年在第二次评估中以总排名第四、心理学类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再获全优。

       近年来,研究团队以“个体毕生心理发展与促进”为目标,重点围绕“认知与创造力毕生发展规律及心理资源开发”以及“社会转型期个体心理适应与促进研究”两大方向展开攻关,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与创造力毕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与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价与咨询、老龄化研究、婚姻家庭咨询与治疗、教育与发展评估。过去五年,研究团队承担国家重大委托专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70余项,科研经费共计2100余万,共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其中SCI、SSCI期刊论文80余篇,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0余部。各项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10余项奖励,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教育部等政府部门采纳政策咨询报告10余份,在学术界和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取得主要创新性成果:

(一)首创聚焦思维的智力结构理论。在心理学领域,思维和智力的本质、结构和发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基地林崇德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经过3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首次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心理学理论——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并基于该理论发展了一套培养智力品质的有效途径,不仅为回答思维和智力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较为详尽地、具有中国特色的答案,对于更为有效地指导中小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也具有重要价值。该理论的核心成果被国际权威理论心理学杂志《Theory & Psychology》被评为自创刊至2006年17年来“被阅读次数最多的50篇文章”排行榜,位居第6位,对国际、国内心理学界(特别是智力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作为标志性成果,在全国高校文科基地评估中位居135个重点研究基地标志性成果第1位。

(二)创新教育与人才创新研究。林崇德教授及其团队长期渗入到中小学教学第一线,致力于中小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研究长达30多年,国内首次全面系统性地对创造性人才效标群体进行研究,对创新人才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智能的突破口”,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3000余所实验学校推广应用,为我国创新教育及其人才培养在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中国20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灾后心理重建评估体系的建构。汶川地震后,林崇德教授及其团队历时三年,先后对灾区师生心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影响机制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追踪调查研究,受调查教师、青少年人群合计近万人次,建立了国内首个灾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次数据库,填补了我国创伤心理学尚无追踪数据库的空白;提出了自然灾难后身心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灾难前、中、后的影响机制模型,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灾后不同时期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创伤后成长、行为改变等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历程,使得相关的实践探索能够奠基于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具有重要的“原创性”价值。

(四)中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评价框架建构。长江学者方晓义教授及其课题组,在借鉴国外有关移民儿童适应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建构了评价中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评价框架,改变了过去研究结果之间无法进行比较的不足,使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相关研究具有可以相互比较的基础。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评价框架的提出,为评价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过程、开发评价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的工具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其主要成果《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五)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方晓义教授带领专业研究团队,近十年来对中国青少年网络使用和成瘾行为进行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开发了多种基于心理理论、并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预防干预方案,包括青少年网络使用心理教育方案、亲子家庭团体干预方案、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父母家庭治疗方案、认知—行为个体咨询方案、在线专家自助系统等9个方面。该研究团队提交的《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报告》政策建议书,经上报中央办公厅后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实质性批示,推动我国青少年网瘾防治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群体骨干成员介绍:

林崇德:资深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部召集人,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主编。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委托专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6部,获得24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中组部联系高级专家等称号。

方晓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发展心理研究所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会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心理发展与教育》执行副主编。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攻关项目等20余项,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SSCI论文100余篇。

陈英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文科基地发展心理研究所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位分会主席,《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等编委。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等10余项,在国内外优秀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邹泓,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核心期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编委,中国心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分会、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等20余项,在国内外优秀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辛涛,文科基地发展心理研究所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者,国教育学会教育测量与统计分会理事,联合国儿基会项目顾问,《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委。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4项,在国内外优秀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